新加坡留学网

“新空下”新谣创作比赛揭开帷幕,裕廊先驱初级学院开展线上音乐分享会

2021-05-14 15:46    阅读量:1146

  为了传承华族文化,激起新一代的新加坡学生对新谣与华文学习的热情,并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,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联合裕廊先驱初级学院、弹唱人制作室和《联合早报》共同主办2021年“新空下”全国学生新谣创作比赛。

  “新空下”新谣音乐分享会

  “新空下”新谣音乐分享会本月7日在裕廊先驱初级学院揭开帷幕。去年因疫情而取消的音乐分享会,今年从现场转线上,首场活动有100名裕廊先驱初院生通过Zoom参与。

  弹唱人“新声代”歌手张嘉思和黄铃贻在线上为学生表演首首动人歌谣,并以诙谐的方式讲解新谣历史。

  除了经典新谣歌曲,因参加“新空下”出道的张嘉思和黄铃贻也演唱三首“新空下”得奖作品:《小红点》《情感银行》及《未完待续》。他们也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比赛勇敢追梦。

  裕廊先驱初院

  裕廊先驱初院是第七年协办“新空下”全国学生新谣歌唱及创作比赛,新谣是他们校史中不可割舍的一页,也是该校生身份认同的一部分。

  该校H1华文科主任林怡桦(35岁)指出,校方在新生介绍时都会特别提起新谣,也在母语双周活动中加入新谣元素,多管齐下推广新谣文化。她庆幸今年能有线上音乐分享会的安排,让同学们有机会进一步认识新谣。

  裕廊先驱初院高一生林静怡(17岁)受访时说:“新谣的歌里会出现其他语言或方言穿插的情况,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。”

  她的同学李易恒(17岁)觉得,虽然只能从线上观赏演出,无法与歌手有现场互动,相当可惜,但在疫情下仍有机会参与音乐会非常难得。

  接下来还有19场分享会将在不同中学、高中和初院举行,至7月26日结束。



  “新空下”全国学生新谣创作比赛

  “新空下”今年有五个组别:

  “歌唱(独唱)”“歌唱(合唱)”和“歌曲填词”组,供在籍中学、初院、高中、工艺教育学院及理工学院学生参加。

  “创作(创意)”和“创作(公开)”则给上述学生以及在籍的本地六所公立大学学生参加。

  歌唱组(独唱与合唱)

  参赛组别与人数: 歌唱比赛分成独唱及合唱,合唱的小组人数应介于2至5人。

  参赛者资格: 在籍中学、初院、高中、工艺教育学院和理工学院学生。个人独唱组只开放给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。小组合唱的组员当中,必须有一半的参赛者(50%)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。

  比赛所选唱的歌曲必须是歌单内的指定歌曲。如果选唱歌单以外的歌曲,参赛者将被取消资格。

  独唱与合唱比赛:所有报名的参赛者均需参加 2021年5月 29 日的试音。

  试音将选出 20 位独唱者及 20 组合唱者进入初赛。

  初赛将选出 10 位独唱者及 10 组合唱者进入半决赛。

  半决赛将选出 5 位独唱者及 5 组合唱者进入大决赛。

  创作组(公开)

  参赛人数: 可独自报名参赛,也可几人合作,但以5人为限。

  参赛者资格: 在籍中学、初院、高中、工艺教育学院、理工学院和本地六所自治大学(NUS、NTU、SMU、SUTD、SUSS、SIT)的学生。若以小组参赛,则小组成员当中必须有至少一半的参赛者(50%)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。

  若成功入选,主办方将于2021年6月24日以电邮方式通知参赛者。

  成功入选的作品将由专业音乐人进行编曲,并从2021年7月1日开始,通过电邮方式发给参赛者。主办方对编曲拥有最终决定权。

  创作组(创意)

  参赛人数: 可独自报名参赛,也可几人合作,但以5人为限。

  参赛者资格: 在籍中学、初院、高中、工艺教育学院、理工学院和本地六所自治大学(NUS、NTU、SMU、SUTD、SUSS、SIT)的学生。若以小组参赛,则小组成员当中,必须有至少一半的参赛者(50%)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。

  若成功入选,主办方将于2021年6月24日以电邮方式通知参赛者。

  成功入选的作品将由专业音乐人进行编曲,并从2021年7月1日开始,通过电邮方式发给参赛者。主办方对编曲拥有最终决定权。

  歌曲填词组

  参赛人数: 可独自报名参赛,也可几人合作,但以 5人为限。

  参赛者资格: 在籍中学、初院、高中、工艺教育学院和理工学院学生。参赛的组员当中,必须有至少一半的参赛者(50%)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。

  参赛者提交报名表格后,主办方将发出另一个链接让参赛者上载词句。截止日期为2021 年 6 月 28 日。

  若成功入选,主办方将于7月26日以电邮方式通知参赛者。

  裕廊先驱初级学院最新资讯就分享到这里了,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新加坡专科留学条件、新加坡留学初中的资讯,请多多关注本网站,也可以添加我们微信#wechat#。


苏ICP备2021027921号 版权所有:镇江速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关注公众号
扫码关注公众号